妖女哪里逃

〖妖女哪里逃〗

第六九零章 不动如山,其徐如林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城内整整十四万兵马,所有城墙都如铜墙铁壁,粮草齐备,军械充足,整整五十门红夷大炮遥指着江面。各个方向的城墙,还有总数两百多门火炮。

此时李轩袖里面,又有了几十封投诚密信。

不过他只遥空看了襄阳城一眼,就知此城不易攻取,不可能像是之前那样一鼓而落。

也没法再用炮舰轰击城墙,长江水师那些炮舰用的都是佛郎机炮。这种炮的结构有些像是左轮枪,利于装弹速射。可射程与威力,却与红夷大炮差了太多。

而即便在铁甲战舰时代,那些战列舰与岸上的炮台对抗时,也往往都是吃亏的一方。

而在兵进襄阳之后,麾下还多了七万襄阳降军。

可想而知,李轩对麾下大军的掌控力,已经低到了何等程度。

他甚至连麾下四品以上的将官都认不全,又何谈掌控,何谈组织?

这样的军队以势压人可以,却不适合打硬仗。

而此时天下人,虽然都将李轩视为神将,是‘中山王’徐天德与‘开平王’常十万之后,大晋军战绩最为彪炳的将帅

李轩很干脆的放弃了迅速陷城的打算,他先是派出一支兵马,占据了襄阳对面的樊城,然后就老老实实的在襄阳城周围安营扎寨,准备围城。

相较于襄阳,樊城的城防就脆弱多了,有‘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一说。

其实樊城也是一座坚城,问题是此城位居汉江北岸,而坚守襄阳者,大多都是南朝,所以给人以‘纸糊’的印象。

襄王世子就没在樊城那边下功夫,守军只有两千人不到,所以此城还没等李轩的军马凌至,就已经竖起了降旗。

接下来的几天,李轩没有急于攻城,而是将绝大部分精力用于‘整军’与‘结寨’上。

尤其襄王被册封于此地之后,对城防就更是重视有加。

钟祥府陷落之后,襄王世子虞祁镛就放弃了节节抵抗,层层防御的希望。将他麾下所有的能战兵马都集中于襄阳,又将所有的火器都集中于此。

大司命吸取了钟祥府的教训,不但从沂王虞见深处借兵两千,又将大量金阙天宫的道童散于襄王军的军伍内,助襄王世子虞祁镛督战。

这些道童在金阙天宫的地位,就如同奴仆。可他们的修为却很不弱,普遍都在第三门,总数则达七百余人。

所以当李轩率领大军抵达的时候,襄阳城已经被虞祁镛经营的如同铁桶。

为何历史上有些将领指挥三万五万人能够常胜不败,可当指挥几十万人的时候,却会被人以少胜多,经常性的出现一战而溃的情况。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缘由,就是组织力的下降。

指挥三万人与敌军作战,与指挥几十万人时的难度是截然不同的,要求的组织能力,也是几倍的差距。

而此时李轩麾下,只有四万人是他一手练出来的直辖之军,其余都是东拼西凑出来的。

计有十四万宁王罪军,两万辽东骑军,三万南京禁军,四万湖广标兵营,三万湖广卫所兵。

第六九零章 不动如山,其徐如林 (第2/3页)

净。

直到这大军行进至襄阳,其所向披靡之势才被阻住了。

襄阳是天下雄城,不但有着高大坚固的城墙,护城河也极其宽阔,其中最宽处广达二里,故而有着‘铁打的襄阳’之称。

在后赵时代,这里就被当成军事要塞打造。而在蒙元与大晋时期,朝廷对这‘七省通衢,通江达海,控扼天下腹心’之地重视有加,屡次予以增建加固。

阅读妖女哪里逃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