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法师的我只想追求真理

〖身为法师的我只想追求真理〗

第三百九十八章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然后博士毕业出来之后就是博士后,助教,几乎每个头衔都伴随着绩效考核和时间压力。

这也是为什么学术界好像越来越难做出好结果,大量没有意义的论文充斥着各类期刊。

科研的难度变了,考核机制却一直没有发生改变。

这个问题不是华国独有的问题,是全球学术界共同面临的难题。

只是和华国相比好一些的地方在于,国外的学术界在毕业进入高校后,成为terack考察序列里的一员,这个绩效考核的压力不会很大。

虽然实际上大多数论文确实没有实际用途,但是在当今这个时代,这样的现象正在越来越普遍,追求真理的精神正在逐渐丧失。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被迫大量撰写科学着作,那么他的学术生涯会产生知识肤浅的风险。

我在各类学术论坛中接触过非常多才华横溢的研究员,他们的思维逻辑非常敏锐,在交谈的过程中,他们能够跟上的我思路,并且给我一些很有启发的建议。

但是回去之后我翻了翻他们的论文,大多数,甚至是全部,都没有意义,只是数字的无聊堆砌。

他们的论文和他们个人本身给我留下了截然相反的印象。

同时你在完成之后,是真的能够拿到编制,成为终身教授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比如之前我把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思考出结果,可能只需要花三到五年时间,正好是一个博士从入学到毕业的周期。

我在这五年时间里,能够做出一个有价值的结果,发一篇有意义的论文,然后顺利毕业。

但是现在我同样要在大概五年时间里发表博士论文,但是低矮能够在五年里摘到的果实没了,其他的果实可能需要花十五年甚至更久才能摘到。

这时候又面临了毕业的时间压力。

那我只能选择一些没有意义但是能够发论文的结果来做。

类似的指责在这些年里层出不穷,虽然学术界一直为这种批评声辩解声称:

基础学科的研究是困难、渐进的,像核磁共振扫描技术中用到的输血和1800年代某本不起眼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里提到的输血方法一样。

我们需要大量的反复实验,才能推倒出足够有价值的结果。

这些无用的结果,才能铺垫出足够有用的结果。

但是这些堆砌的无用结果,纯粹是把方法进行微调,为了得到想要的数据而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数据真的有必要让博士甚至是教授们来做吗?

大家在乎的是你发表了什么论文,发表在什么期刊上,影响因子是多少。

至于这些论文本身是否有意义,反而没有多少人关心。

每当一个新的方向被发现的时候,所有人关心的是这个方向又能发多少论文,然后能够在其中获得多少好处。

至于真理,科学本身的精神没有多少人关心。

大多数科研人员们追求的是写一篇能够被接受发表的论文,而非做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现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大量工作正在被人工智能取代,学术界是否能够提供一些低端岗位给普通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学术中来呢?

科学城完全的尊重个体,不是以论文为导向,更不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方式,我认为是一个有利于科学家思考一些真正有价值问题的地方。”

其实论文为导向,所有科研人员追求的是发论文,而不是我对什么问题感兴趣,我想要探索真理,想要把对世界认识的边界推到更远的地方。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学术界的绩效考核,需要有一套机制去评估教授、研究人员和博士生的工作到底做的怎么样。

如果说科学是一颗参天大树,那么低的果实已经被前人采摘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大多都是非常难采摘的果实。

第三百九十八章 (第2/3页)

们的考核机制,不是以结果为导向的。

在现代的学术体系里,是完全的结果崇拜。

没有人会在乎你中学时候的成绩,没有人会在乎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可能唯一有点用的,是你在博士阶段跟的是哪个导师。

阅读身为法师的我只想追求真理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