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文圣

〖大夏文圣〗

第二百二十二章:学术之争,舌战群儒,无上新学,知行合一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人们议论,赞叹着顾锦年这样的心智。

而此时。

普度神僧离开,带着众教弟子,脸色灰败的离去。

他们最引以为傲的答辩,已经输了,而且输的很彻底。

如今,演武台上,还剩下道门与儒教。

而云寿道人认为,修仙之道,可解开精神之枷锁,超脱在上,寿元无穷,可享极乐,逍遥自在。

两人据理力争。

顾锦年则在思考天命归属这个话题。

直至最后。

二人都没有争出个之所以然,这种答辩本身就需要漫长的时间,说句不好听的话,这年头有几个人能够说服对方的观点?

再加上双方说的都有道理,就更别说什么了。

大多数的答辩,如果不以选票而定的话,基本上争一辈子都没太大问题。

所以,这样的答辩,一直持续到了夜幕降临。

最终稷下学宫的人出面了。

“铛。”

钟声响起。

学宫内的大儒出声。

“此番答辩,无有结论。”

“门下学子,皆可阐述自我观点。”

此时,大儒之声响起。

云寿道人和中阳大儒既然分不出一个之所以然,那么就让在场的学子来争论。

当然即便是某个学子赢了,最终还是要由云寿道人和中阳大儒进行反驳,除非能把两人说服,不然的话,依旧没用。

“学生认为,儒道应当获天命也,儒道教化万民,当为天命者。”

立刻,有读书人开口,在这个时候自然支持儒道。

“笑话。”

“我道门亦可教化万民,再者儒道一脉,自幼学习,等到二三十岁,也才不过刚刚入门。”

“读书科举,入朝为官,造福一方,至少不惑之年,四十光阴在前,天下苍生等得了四十年吗?”

“再者四十年后,人已衰老,七老八十之时,半截身躯没入黄土,先不说能否大彻大悟,即便悟为大儒,又能如何?再过半百,便要撒手人寰。”

“能传承什么?又能给这天下苍生造什么福?”

“而我仙道,人人修行,长生不死,千年不灭,苦修五百年,可救苦救难,降妖除魔,金丹修士,便可造福苍生五百年。”

“尔等做得到吗?”

此时,道门修士开口,拿这个来对比。

而儒道读书人却一个个有些语塞。

“侯爷,您不得说上几句啊?”

“顾公,这些修士在这里说些歪理,您要说几句啊。”

此时此刻,众人将目光看向顾锦年。

解决不了问题,他们只能找顾锦年了。

听到这话,顾锦年有些苦笑。

他这次来稷下学宫的目的,就是为了多学习点东西,还真不是为了出风头。

包括最开始的棋道,真没有想赢,甚至佛门辩法,若不是有仇,顾锦年都不会出面。

眼下听着众人请求。

顾锦年摇了摇头道。

“其实无论是儒道,还是仙道,亦或者是佛修。”

“顾某都认为都难以获得天命归属。”

顾锦年开口,道出自己的想法。

声音落下。

瞬间惹来争议。

哪怕是中阳大儒和云寿道人,都不由看向顾锦年。

他们其实也在等顾锦年有什么说法。

却没想到,顾锦年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来?

“既不是儒释道,难不成还是妖魔之道?”

云寿道人的声音响起,略带着有些不悦。

“王朝之道。”

听着云寿道人的声音,顾锦年面色平静,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何为王朝之道?”

中阳大儒开口,询问着顾锦年。

“以法治国,法律之下,人人平等。”

“以礼治国,思想至上,可读书教万民,可修仙降魔,可诵经祈福,亦可为芸芸众生,日出耕地,日落而归,粗茶澹饭。”

顾锦年出声,给予回答。

“可否具体些?”

中阳大儒继续问道。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天地大统一。”

“学问再无门第之说。”

“没有人生来高高在上。”

“律法之下,众生平等。”

“礼法之下,品德塑身。”

“这便是王朝之道,包含一切之道。”

“仙也好,佛也罢,一切之法,孕育其中,万物更替,生生不息,王朝不朽,万世而不灭。”

顾锦年给予回答。

一切的种种,其实都是利益至上,然而顾锦年的想法,则是大无私,四海归一,天下大统,那个时候没有灾难,没有战乱。

书同文,车同轨。

百姓安居乐业,有上进心的自己去拼搏,没有上进心的,安安心心做个普通百姓。

一日三餐,吃饱喝足,不为生活奔波,不为几两碎银发愁。

这才是真正适应天命的。

虽然,这做不到。

可至少这是一个方向。

“好。”

听完这话,中阳大儒大赞一声。

他是儒道代表,可当顾锦年说出如此言语之后,他也忍不住拍掌叫绝。

“书同文,车同轨。”

“此等志向,老夫敬佩。”

“与顾公相比,老夫犹如井底之蛙,当真是可笑。”

“老夫认输。”

此时此刻,中阳大儒开口,他朝着顾锦年一拜。

若以思想来说,顾锦年的思想,比他强太多太多了,中阳大儒说来说去,还是为了儒道,目标是读书人。

而顾锦年的目标,是天下人,并且他有一个方向去做。

只要一直努力,总有一天,有可能会发生的。

看着中阳大儒认输。

云寿道人有些皱眉,因为顾锦年说的太好了,这志向让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可让自己就这样认输。

他有些不甘。

“道友之言,当真不错。”

“可道友所言,又显得虚无缥缈,既有人,怎可能不分三六九等?”

“王朝统一,一切取决于帝王,若遇明君,王朝鼎盛,若遇昏君,民不聊生啊。”

云寿道人开口。

将苗头指向帝王。

这个话题十分锐利,众人都听得出来这是什么意思。

不能乱回答。

否则的话,对顾锦年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修仙长生,又岂不缥缈?”

“再者,古今往来,又有多少人真正成仙?”

“即便成仙,渡

劫飞升,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又如何造福天下苍生?”

“顾某之志向,的确缥缈,但某会去做。”

“顾某今日前进一步,明日再进一步,或许有朝一日,顾某会倒下,但无论走多少步,都是为后世读书人开路。”

“总有一天。”

“这条路会走完。”

“再缥缈,至少路在顾某脚下。”

顾锦年出声。

说出自己的理想,也说出自己的决心。

“说的真好。”

“路在脚下,好一句路在脚下啊。”

“怪不得顾公能被孔圣钦点为后世之圣。”

“仅是这等的志向,如此的意志,让某实在是羞愧难当啊。”

“为后世人开路。”

“说的当真好啊。”

数以万计的读书人赞叹着,一些大儒更是连连点头,由心觉得顾锦年这番话说的太好了。

而面对有如此决心的顾锦年,云寿道人终究还是叹了口气。

他没想到,顾锦年竟有如此决心,又有如此志向。

这场答辩,他没有输,都没有输,但顾锦年的的确确赢了。

“铛。”

钟声再度响起。

此时此刻,一片欢呼之声。

不过,众人的期待更加浓烈了,因为第三关便是学术之争。

也就是最大的重头戏。

“你们看,天命古星有所变化。”

有人突然惊呼,指着天穹之上的情况,激动说道。

随着这话一说,众人纷纷看向天穹。

的确。

古星震颤,凝聚恐怖的光芒,原本的天命古星,站在地面之上,是无法看清,而今红艳无比,莫名让人感觉可怕。

这很诡异,也让人不知该说什么。

“看样子,天命要不了多久便要降临这大世啊。”

“恩,很有可能。”

“天命降临,大世之争便要开始,也不知道是福是祸。”

众读书人议论着。

而就在此时。

稷下学宫内。

又响起一道钟声。

“第三关。”

“学术之争。”

“请诸位移步后殿。”

随着这道声音响起。

众人收回目光,一个个朝着后殿走去。

顾锦年也行步向前。

不过就在这时,一道身影出现在顾锦年身旁。

是苏文景的身影。

“锦年。”

“你当真没有把握吗?”

苏文景再度出现,眼神当中满是好奇。

“恩。”

顾锦年点了点头,他对知行合一,还是没有彻底明悟,也不敢放下什么狠话。

“唉。”

听到此言,苏文景有些无奈,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长叹一口气。

“先生回来,是赢了吗?”

顾锦年没有去纠结学术,而是询问苏文景这个时候回来,是不是赢了。

“没赢。”

“不过也没输到哪里去。”

“锦年,待会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都不要说什么,有老夫在。”

苏文景开口,拍了拍顾锦年的肩膀。

势已经造起来了。

如若待会顾锦年主动说明自己还没有领悟新学,这对顾锦年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在他看来,顾锦年应当走一条无敌之路。

一路高歌。

而今,在学术上中断下来。

这不是一件好事。

或许顾锦年并不在意,可对于天下大势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尤其是天命即将降临。

天下读书人对顾锦年的期盼,也是一种天命,若顾锦年主动承认自己不行,的的确确会惹来一些不好的事情。

“先生。”

“有些事情。”

“没必要去隐藏。”

“我有我的想法。”

听到苏文景这样说,顾锦年摇了摇头,他知道苏文景是好意,可他更加知道的是。

自己要开始面对自己了。

尤其是自己要接触圣道。

听到这话,苏文景不由一愣,但想了想,他最终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如此。

众人来到后殿。

稷下学宫后殿当中。

只有一座演武台。

演武台上。

早已经坐着二十余人。

竹山七贤,各国大儒,他们都有自己的学术,今日就是在这里,等待着顾锦年的到来。

当顾锦年出现在众人眼中时。

刹那间,整个场地的气氛瞬间变了。

众人的目光,不由纷纷落在顾锦年身上。

之前,苏文景说过,顾锦年将会带无上新学前来。

以至于整个稷下学宫,所有人都在关注顾锦年,而且只要出现任何不同的声音,都会被打压。

他们并不讨厌顾锦年。

而是这种氛围让他们感到很不悦,虽然他们不敢保证顾锦年到底有没有带来无上新学。

可不管如何,提出异议就被抨击,这种情况如何不让人讨厌?

自然而然,他们将这些不满,落在顾锦年身上。

当然,他们也不会主动去抨击顾锦年,而是等待着顾锦年说出新学。

如若发现有问题,将会毫不留情的抨击。

很快。

万人聚集,所有人神色当中,充满着期待。

等待着顾锦年的新学。

将怎样震撼这个世界,又怎样颠覆儒道。

此时此刻,就连稷下学宫的院长也出现了,他站在一旁,似乎也不想错过这场学术之争。

毕竟无上新学。

太吸引人了。

“听闻后世之圣,已领悟无上新学。”

“还请顾公上台,也让我等聆听一二,何为无上新学。”

就在此时。

声音响起。

这是匈奴国的大儒。

他很直接,既然是学术之争,也没必要绕弯子,直接让顾锦年上来吧。

随着声音响起。

众人不由纷纷看向顾锦年。

一切目光。

聚集在顾锦年身上。

有九成是期待,还有一成是好奇。

说了那么多,到底有没有无上新学,还是一个未知数。

感受到众人的目光,顾锦年显得无比澹然道。

“我有新学。”

“但还未彻底明悟。”

“需要时间去理解,从而整理出来。”

顾锦年开口,他很直接,大方的说明情况。

可随着这话一说。

场面瞬间沸腾起来了。

“没有彻底明悟?”

“不是说已经明悟了吗?”

“也就是说,今日听不到无上新学?”

“这是怎么回事?”

“不是说顾锦年要带无上新学前来的吗?”

众人彻底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他们本以为顾锦年这次是带着无上新学前来。

却不曾想到,顾锦年居然还没有明悟这心学?

这还真的有些.......让人失望。

而人群当中,长云天听到这话后,不由长长吐了口气。

他心中大喜。

更是忍不住攥紧拳头。

他猜对了。

顾锦年不可能领悟无上新学。

“需要多久时间?”

“三天够不够?”

“总不可能,还为你继续拖延半年吧?”

也就在此时,匈奴国大儒的声音再度响起。

他有些疑惑,皱着眉头,带着一些不善的语气。

原本他对稷下学宫拖延半年的事情,就感到有些不悦,可毕竟当时大夏天灾,外加上顾锦年的确有天赋,大部分人还是希望儒道出一位绝世天才。

开创新学,引领新的儒道之学。

所以他没什么好说的,而后来到稷下学宫,苏文景带头吹捧顾锦年,导致无数人一同去吹嘘着顾锦年,谁敢质疑,谁就会被抨击。

而他就是属于那种提出质疑之一,结果被抨击的体无完肤。

如今顾锦年说没有新学,自然让他忍不住开口,带不带国仇不清楚,但肯定是带着私仇。

听到这话,顾锦年不由微微皱眉,他抬头看去,望着这匈奴国大儒。

“新学之说,本身需要漫长时间去推敲,若我不明,又岂能显世?”

“再者,顾某道不出新学,难道有错吗?”

“难不成是说,阁下有无上新学?”

顾锦年开口,其他国家的大儒,还好说什么,匈奴国的大儒,也敢在自己面前叫嚣?

“老夫自然没有无上新学。”

“可有人说你有。”

“文景先生自来稷下学宫,把你吹捧到天上去,说你开创无上新学。”

“要在学宫内,震撼天下人。”

“谁要是敢提出一点质疑,都要被抨击的体无完肤。”

“而今,你道不出来,还不允许老夫说两句?”

“还真是霸道啊。”

后者显然无惧顾锦年,他是匈奴国的大儒,又不是大夏的读书人,本来两者就有国仇,外加上他看顾锦年也不爽。

《基因大时代》

直接开口,又能如何?

难不成藏藏掖掖的?亦或者阴阳怪气?

这没必要,不如直接一点。

听到这话,苏文景的声音不由响起。

“是老夫有些孟浪了。”

“向诸位赔个不是。”

“老夫误解错了。”

到了这个时候,苏文景只能出面,向众人赔个不是。

他自然是希望顾锦年能够开创无上新学,可有一点苏文景也逐渐明悟过来。

那就是,顾锦年并非是神,自己还是有些拔苗助长了,这样不好,拖累了顾锦年。

苏文景的道歉。

让众人有些沉默。

他们并不希望是这样的结果,苏文景的道歉,在他们看来没有太大意义。

“既如此。”

“往后还是希望文景先生,不要乱造势。”

“身为半圣,何苦如此?”

此时,扶罗王朝的大儒也跟着开口,不过他没有匈奴国大儒那般激烈,但多少还是带点不悦的。

“哎。”

“老夫的确期待无上新学。”

“看样子,是老夫想多了。”

也有大儒出声,表现的十分正常,没有去怪罪什么,只是感到惋惜。

“无上新学,哪里有那么容易?”

“我等七人,苦心钻研半生,也钻研不出一二。”

“并非是觉得顾锦年不配,而是无上新学,本身就需要一定的感悟,才能有感而发。”

“这不是道经,也不是佛经。”

“儒道新学,岂能这么简单?倘若顾锦年今日真拿出无上新学,老夫反而不信。”

“不过,顾锦年,你很不错,知难而退。”

“孺子可教。”

此时此刻,竹山七贤开口,只不过他这番话,让人听起来有些古怪。

没有敌意。

但总觉得有些怪。

“行了。”

“既然没有新学。”

“我等就开始吧。”

匈奴国大儒开口,他懒得理会,而是阐述他们的学术。

演武台之下。

顾锦年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他没有去争辩什么。

也没有去争吵。

这没有必要。

只是,众人的目光,愈发难受,所有人都在等,等顾锦年这无上新学。

可没想到,到头来居然是一场空。

这让众人心中很难受。

演武台上,众大儒已经开始互相阐述自身的学术。

可演武台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顾锦年认真听着,该认可的地方,他自然认可,不该认可的地方,顾锦年也会记住,但不会去反驳什么。

对于佛门,完全是因为之前有仇,说直接点,就是搞针对。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

足足半天的时间,双方逐渐有了火气,争辩的东西,也越来越尖锐。

大致就是,中阳大儒认为,儒道可使人开智,明悟一切,无论是修仙还是修佛,皆要经过这一道,为一切的起源,为人之根本。

不过面对道门的阐述,顾锦年没有选择去辩解什么,而是往后退了几步,静静观望着。

如此。

云寿道人与中阳大儒不断争辩。

到后面,各方也在争辩。

双方各执一词,皆有道理。

众人听后,不由恍然大悟,这还真是辩机之法啊,太深奥了,说实话要让他们上去,估计都听不明白什么意思。

“不对啊。”

“如果是这样的话,顾锦年说放下了,然后不说话,在这个时候,这僧人也不说话,是不是化解了顾锦年的进攻?”

有人出声,略显好奇道。

“不。”

看着主动认输的普度神僧,云寿道人心中自然大喜,他最大的竞争对手离开了,如何不喜?

“佛法之善,并非大善也。”

“道门之法,映照千人千法,修身养性,悬壶济世,降妖除魔,明辨善恶。”

“此乃天命之选。”

云寿道人开口,再度强调自己的法。

他们算是听明白了。

从一开始,顾锦年就设好了局,以教义为局,诱导敌人一步一步进入圈套。

“看样子以后要是跟顾锦年吵架,还真的要三思而行啊。”

“这样的心智,我说实话,我感觉在顾锦年面前,我撑不过一回合。”

“佛门擅长诡辩,没想到被顾锦年这样击败了?”

“老夫刚才说了,真正精妙的地方,就是这三个字。”

“放下了。”

“顾锦年放下了执念,他不与对方争吵,也不与对方争辩,那么就成了佛,而成了佛以后,顾锦年说的,就没有错,因为佛是知晓过去与未来的。”

“佛经有曰,佛过去之事,无有错,皆命中注定。”

“也就是说,当顾锦年成佛的那一刻,无论他过去说了什么,未来说了什么,都是有道理的,而且也都是对的。”

“这僧人没有理解其中禅机,一直追问顾锦年怎么放下了,如何放下了?在这个时候,他的执念就出现了,而顾锦年一语不发,因为他已经放下了执念。”

“在这一刻的他,就是佛。”

“所以普渡神僧这才认输。”

“你们明白了吗?”

老者出声,解答了这段禅机。

“僧人若是不继续追问,也是错。”

“追问了,更是错。”

“这一环扣一环,上下结合,此等心智,恐怖可怕啊。”

老者出声,更加仔细的解释清楚。

这样的解释,让所有人咂舌。

第二百二十二章:学术之争,舌战群儒,无上新学,知行合一 (第2/3页)

“他问僧人,这话对不对?”

“僧人回答对,因为这是佛门教义,不能说不对,而顾锦年问执念为刀,他放下执念,是否成佛?”

“僧人回答对。”

“随后,精彩的地方便是,顾锦年直接说放下了,这放下了三个字,才是精髓之中的精髓啊。”

阅读大夏文圣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