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

〖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

第一百七十九章 新芯科技(8K!)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关建英作为新芯科技的总经理,同时也会负责新芯光刻机的部分业务,在他看来,华国出现了新的芯片代工企业,还是业内赫赫有名的张汝京创建的。

新芯科技和中芯科技天然有大量互补的地方,新芯光刻机完全可以和中芯国际深度合作,新芯光刻机的测试可以和中芯国际的建厂并行进行。

而且当时周新在申海的时候和张汝京也相谈甚欢,两人都表示后续要加强合作,尤其是在光刻机领域。

结果周新回旧金山之后,关建英想推此事,中芯国际方面却各种打太极,丝毫不接招。

周新感慨还是筹码太少,连中芯国际都拿捏不了。

当然收购了用处也不大,阿美利肯不可能看着你把应用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搬到华国。

“Newman,最近来学校一趟,关于你的论文我有一些细节需要和你沟通。”Chenming。

“好的,教授,我尽快来一趟。”Newman。

企业qq除了在拳头游戏、matrix和NewPay这些周新名下的企业中推广开之外,CAAS这样的学术组织也购买了企业qq。

企业qq在刚上线的时候,会员们认为:这玩意和ICQ有什么区别?

不过考虑到CAAS的资金大部分是周新出的,采购企业qq没有什么反对意见,反正也是花周新自己的钱。

而且腾讯为了拓展业务,企业qq以一个极低的价格卖给了CAAS。

刚开始的时候,绝大部分会员并不习惯用企业qq沟通,大家还是习惯于邮件。

一个是因为收发邮件之后已经养成习惯了,另一个在于回邮件可以断断续续地写完之后再回,不需要你马上回复别人。

即时通讯软件则不同,即时通讯软件上的交流是连续的对话,你不太好在对话中途停太久时间再回复别人。

企业qq在CAAS内部刚上线的时候,很少有人用。一直到CAAS成立一周年的时候,周新用企业qq拉了几个群之后,这个软件才开始慢慢用起来。

使用最多的功能就是建群,然后在群里上传一些论文资料,大家进行讨论。

CAAS的会员们把这个叫做讨论组,主要是针对课题的讨论组,再后来也有各种吃喝玩乐群,本地交友群建立起来。

有的时候软件的推广需要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也是为什么高通和AMD的芯片比不过三星和英特尔的芯片。

七百亿看上去很多,实际上真正要操作的时候完全不是一码事。

在纳斯达克泡沫破裂时,周新收购了ARM和英伟达,实际上周新最为垂涎的还是应用材料公司。

应用材料公司几乎垄断了除光刻机以外的所有设备,只是这些设备名气没有光刻机那么大。

但是即便泡沫破裂,应用材料的市值也在1000亿美元,要想控股,至少得准备两倍的资金。

芯片优劣不只取决于工艺的。最典型案例是英伟达用台积电14nm制程打败了AMD的台积电7nm芯片(GTX 2080 vs Radeon VII),性能更高的同时功耗甚至还更低,这是架构设计的魅力所在。

到了22nm之后,芯片生产商的设计规则不会告诉芯片设计公司,台积电帮海思代工,它不可能告诉海思 7nm的芯片与非门版图怎么设置,时钟线上反相器的MOS该放在哪个位置。

这属于芯片制造厂商们靠经验堆出来的独门秘诀,属于台积电的看家本领。所以华国的芯片设计公司给台积电的只会是一个大概的样式,然后加上逻辑序列。

这些逻辑序列需要多次流片才能实现,海思负责芯片的大方向,台积电在大方向上去做调整,具体版图怎么设计,mask怎么做。

效果自然不如英特尔和三星,能够从底层做起。

第二个问题是,周新在半导体领域表现得再优秀,也无法说服所有华国企业在这个时间点去搞国产设备和国产操作系统取代阿美利肯的it软硬件。

因此政府适当倾斜资源,靠市场化培育起一批集成电路领域有竞争力的企业,在18年之前这些企业就能够在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靠自身能力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那么在18年之后,宏观环境变化下,这些企业将依靠华国市场迅速成长起来,取代外国产业链。

这也是为什么周新很看重张江的原因。

在原本时空中张江并没有发挥出规划的作用,离成立张江高科园区时候的规划有差距。

和外界以为的,中芯国际靠高薪从台积电挖人不同,当年中芯国际给的待遇只有台积电的七成左右。选择去中芯国际的大多属于在台积电被边缘化的工程师。

周新大致知道中芯国际为什么不愿意和新芯光刻机合作,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新芯光刻机不成熟。

对于要尽快投产的中芯国际来说,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去帮新芯半导体测试样机,

周新心想,还是要找机会控股中芯国际,虽然是分成不同的企业来做这件事,但是芯片代工和芯片设计分开,现在影响不大,等到了22nm制程以下后,会影响到性能。

等到了22nm制程后,芯片设计必须和芯片代工一起做。

后世即便像周新这样创业小有成就的人,也会看着魔都的房价咬牙,买又觉得不值,不买又感觉缺了点什么。

新芯科技在张江的进度,比周新的预期更顺利。

和新芯科技的顺利不同,关建英在推动和中芯国际的合作过程中,非常的不顺利。

按照原本时空,中芯国际的250nm制程将在2001年9月试生产,在2002年一季度开始量产。

也就是说新芯光刻机目前的220nm样机完全能满足中芯国际的要求。

而周新希望靠新芯科技这一样板工程,和资金优势来吸引人才和产业形成规模效应。

新芯半导体和新芯光刻机只是第一步。

而Matrix则是第二步,后世苹果靠着手机的高利润率,可以在手机芯片领域不计成本地提高性能。因为无论如何他们都能够通过iphone的品牌溢价实现盈利。

高通设计芯片则需要考虑成本,即便采取最先进制程的安卓手机,他们的价格也无法和iphone比肩。

另外多说一句,那就是在芯片制造领域,工资成本只占营收的零头罢了,最贵的成本来源于设备折旧。

如果换成其他公司的CPU,理论上应该是直接兼容没有任何问题,但实操过程中肯定需要大量地调试才能到达生产的状态。所以除非其他厂商的CPU,比如AMD实在好太多,否则公司没有动力去换掉英特尔的CPU。

未来一些国家会出于国家安全的考量,把英特尔替换掉,这将给他们本国IT厂商们拓展了无限前景。

因此如果要采取英特尔的模式,周新将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强如英特尔走这条路都不算成功,周新同样没有自信。

在没有系统的前提下,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控制从芯片设计到芯片代工所有节点的,更别提还要去攀登上游的光刻机和高端材料。

涉及到的节点太多,采取创新型企业集群的方式可行性最高。

只有靠matrix成功,形成高利润之后,靠着高利润在芯片领域提高性能。

在这个阶段,中芯国际是不会被国外卡脖子,在订单倾斜下,可以赶上国外的最先进进程。

当中芯国际赶上国外最先进制程后,再逐渐让国产芯片供应链进入中芯国际供应链中,从测试开始做起。

这样才能形成正向循环。

周新在去张江调研的时候,心想他这样搞了之后,大量半导体企业坐落在张江绝对会导致张江的房价飙升得比想象中更快。

第一百七十九章 新芯科技(8K!) (第2/3页)

积电去阿美利肯建厂。只是台积电被忽悠得一愣一愣,三星靠拖字诀无限往后拖延。

站在长远的眼光看,周新更偏向于芯片代工和芯片设计分开的模式。强如苹果,也要把芯片代工交给台积电。

唯一坚持下来的英特尔,它在整个生态上有极强的优势,服务器里的绝大多数软件,像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等等,全部是在英特尔芯片的生态上开发的。

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磨合和调试才能达到稳定的状态。

阅读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